close

台灣知名藝術家-蘇亦榮,擅長人物肖像及油畫,素有「台灣畢卡索」之美譽,其作品收錄於日本知名藝術雜誌《美術名典》,並於2013年至2016年間於東京、米蘭、巴黎、上海、台灣等地舉辦世界巡迴展,蘇亦榮本人亦榮獲美國國務院榮譽工業內視鏡獎、美國參議員榮譽獎、巴黎羅浮宮國際藝術展銀獎及日本21世紀未來展等國際性獎項。

2014年開始世界巡迴展,從年少負笈求學的洛杉磯開始,一路由上海、台北、日本、到義大利米蘭2015世博會國際藝術展,並獲得金獎、銀獎肯定,最後站上法國羅浮宮國際藝術展的殿堂。蘇弈榮非常重視藝術家的價值,他認為畫家的作品要有故事性、延伸性及歷史性,對時代也要有社會責任。八八風災的無常,讓蘇弈榮思考並開始體現藝術家的責任,他透過台南美術會發動慈善義拍,拍品中還有恩師沈哲哉的畫作,在他多方奔走下感動十多位畫家及無數收藏家齊心支持,最後以三百多萬高額義拍款項獲得台南藝文界讚賞。

工業內視鏡(也叫孔探儀、蛇形探測儀等)是人的眼睛的延伸,可以觀察人眼不可及容器的內部空間狀態的產品。先進的視頻技術,已經突破了物鏡的一人觀察,可以在監視器上多人同時觀看,也可以一人戴上液晶顯示眼鏡觀看、指揮操作,同時用無線的方式發射到接受監視中心觀看、指揮、存檔。從成像形式分為:硬管工業內視鏡、軟管工業內視鏡鏡、影像工業內視鏡。硬式工業內視鏡軸心裝有許多消色差光學鏡片組成影像傳遞系統,可以得到較高質量的影像,沒有失真的傳到檢測者的眼睛,所以成像非常的保真,也是這幾種鏡子中清晰度最高的。可繞式內視鏡可深入檢查硬式工業內視鏡無法到達的地方,它與硬式工業內視鏡最大的差異為使用軟性光學光纖組成影像傳遞系統,光線一旦進入光纖後即無法逃脫,因此內視鏡軸扭轉或彎曲均不會影響影像傳遞;由於影像是由與光纖數目相同的「點」組成,亦即影像分辨率由光纖數目所決定;越多直徑越小的光纖其成像分辨率也越高,當然製造成本也隨之提高。可繞式工業內視鏡光纖數目可由3500條至高達22000條,為了方便觀察,也有可控制前端軸轉向變換不同視角的二方向及四方向控制機種。

羅浮宮展將他推上巔峰,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胡懿勳教授曾形容蘇奕榮的畫,是嘗試用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放棄對空工業內視鏡間、人物形象的描繪,轉為以色彩、線條、和人物整體造型互為一體的表現,一種象徵意味的主題。在2015年中國及法國美術協會舉辦的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經層層的評選及審核,讓他在「羅浮宮」辦個展,把他推上國際級畫家的巔峰。

他認為藝術品變成文創商品才能讓更多人看到「你」,而且商品要生活化,他舉近年最受歡迎、喜氣的「小丑」系列為例,就有提袋、名酒、珠寶等。而當愈多人看到「你」的作品時,藝術生命更具延續性及豐富性。

顯微鏡問世以前,人們並不知道極小和顯微小的生物世界是熱鬧又充滿生命力的。顯微鏡及微生物學之父,雷文霍克製造了顯微鏡,他手工製造的的鏡片能將物體放大500倍,加上他過人的好眼力,輕易就能觀察到一整群單細胞生物或大型細菌,並且將這些東西描繪下來,讓眼見為憑的人類,進入微生物族群的新生物紀元。而顯微鏡發明後,人類才發現病原蟲這種極小的原生動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recst3b16fd 的頭像
    kerecst3b16fd

    kerecst3b16fd的部落格

    kerecst3b16f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